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1:26    次浏览
全家福 年近40的樊海东有了自己的第一张身份证“儿子最爱吃我做的手擀面了,我要先把面和好!”3月3日上午,在吉林省延边州图们市月宫街富裕社区,66岁的吴淑蓉难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,一大早便开始忙活起来。因为这一天,她就要和失散30余年的儿子团聚了。吴淑蓉的儿子名叫樊海东,1975年出生于贵州省清镇市伟宏机械厂,现在清镇市“阳光家园”上班,从事保安工作。樊海东坎坷的“人生过山车”,源自一口纯正的东北口音,源自缺少互联网的户籍时代,他这30余年的波折,就像上演了一部人生的悲喜剧大片。九岁走失,少年岁月不堪回首樊海东的父母都是沈阳人,上世纪60年代支援国家“三线”建设,从东北来到贵州清镇伟宏机械厂。樊海东的记忆中,母亲对他呵护有加。每次淘气被父亲打骂,都是母亲在一旁护着。而樊海东记忆最深刻的,就是考试得了好成绩,母亲都要亲手为他做手擀面。1980年,父母因不和离婚,母亲回了东北娘家,樊和姐姐就随父亲在清镇生活。9岁那年,父亲领着姐弟俩回沈阳探亲,返程途经北京时,一家人去故宫游玩。摩肩接踵的人流中,樊海东不慎走失。一直到故宫关门,也没有找到父亲和姐姐,工作人员就把他交给了当地派出所。据樊海东回忆,当时他才上小学二年级,面对民警询问,他只记得父母名字和家在贵州,也说不清楚更具体的。由于当时户籍信息没有联网,加上樊海东一口纯正的东北口音,民警就把他送到了辽宁锦州市的一个收容所。不久,樊海东意外摔伤,记忆力严重下降,更说不清楚家的位置。4年时间内,就被先后辗转送到沈阳、牡丹江、哈尔滨收容所。13岁时,一个偶然的机会,樊海东趁着值班人员不注意,偷偷跑出了哈尔滨收容所,流落街头,靠捡拾垃圾和乞讨为生。夏日的一天,饥饿难耐的樊海东,在火车站被一对刚下火车的夫妇发现,就把他带到哈尔滨农村。尽管养父母家还有5个子女,生活艰辛,但樊海东还是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。可好景不长,1990年,养父养母因患癌症,先后辞世。在没人看管的情况下,樊海东又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。之后,又被遣送到牡丹江收容站。两度入狱,青春年华相伴铁窗16岁时,已经厌倦收容站生活的樊海东,再次“逃”出收容站,开始自食其力。在哈尔滨南岗区一带,他挖过土方,打过小工,因力气太小,挣不了几个钱,经常饿肚子。看着一些“闯社会”的同龄人过得有滋有味,他便跟着干起了偷盗的“买卖”。第一次伸手,盗取了18根钢筋,还没出手,就被警方抓获,送进了劳教所。 1996年,结束劳教生涯的樊海东,在一次与朋友吃饭喝酒中,与另外一群人发生口角,兴头上的他,操起厨房的一把刀就刺向对方。看着满手的鲜血,清醒过来的樊海东后悔不已。他当即背起伤者跑到医院。等了5个多小时,得知伤者已抢救过来,樊海东长长舒了一口气,随即到牡丹江警方投案自首。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。在齐齐哈尔服刑期间,由于表现良好,樊海东三次获得减刑。2008年3月26日,他走出了监狱大门。出狱后,他继续在牡丹江打工,攒下3000多块钱后,决定到贵州寻找亲人。但不幸的是,刚踏进贵阳,却遭遇了一名自称电视台保安的骗子,让他支付1000元,帮他在电视台刊登寻人启事,一个月后给予答复。一个月后,“保安”早已溜得无影无踪。寻亲未果,身上的钱已花了个精光。樊海东又开始流浪街头,靠捡瓶子为生。不久,在贵阳火车站附近,他认识了一名叫“小湖南”的人,称有赚钱的“买卖”可做。糊里糊涂跟着“小湖南”赶到贵阳五里冲,才知道这所谓的“买卖”,就是偷盗通信电缆线。当晚,负责“放哨”的樊海东刚钻出草垛,就被巡逻的民警摁倒在地。这一次,等待他的又是3年的牢狱生活。2013年2月17日,樊海东提前7个月刑满释放,被清镇市巢凤社区和巢凤派出所接回了清镇。这时,他才了解到,父亲已再婚,并不想认他这个儿子。年近40的樊海东,眼看又要再度浪迹街头。卅年相聚,一波三折母子相逢春节前,得知樊海东将回来过元宵的消息,吴淑蓉一家就开始忙活起来了。买新衣,购被褥。按照当地朝鲜族的传统,老伴还特意为这个未见面的儿子,添置了一双银筷子。“上车饺子下车面”。尽管知道儿子乘坐的飞机抵达延吉时已是傍晚,但吴淑蓉已迫不及待地开始和面。她说,她要第一时间,让儿子尝到这种“妈妈的味道”。临近中午,老伴经营影楼的大女儿早早就关了店门;在意大利旅游的二女儿,也提前风尘仆仆赶回了家。一家人草草吃了午饭,就坐上了驶往机场的客车。凛冽的寒风,零下4度的气温,让人情不自禁地裹紧了冬衣。但激动的吴阿姨,却似乎没有感受到天气的寒冷。在女儿的搀扶下,眼睛一直盯着大屏幕上播出的航班信息。而机场方面,还特意为这对母子的相聚,安排了专门的通道。但老天,却似乎有意考验这对历经苦难的母子。18时50分,就在飞机抵达延吉上空时候,一场大雪突然降临。由于不具备降落条件,飞机改降沈阳机场。当夜,吴淑蓉一夜未合眼。3月4日16时30分,图们车站。下了飞机又马上转乘大巴赶来的樊海东,终于在皑皑白雪中,和母亲紧紧相拥。“妈——”一声哽咽,已泣不成声。“儿啊,妈对不住你!”纵横的热泪,突然决堤。为了这一刻,他们已苦苦期盼了10000多个日日夜夜……金玉龙胡太勇■后记跟随樊海东一道前往图们,我们见证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——一双别有意义的银筷子,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,盘腿坐在暖暖的地板上,樊海东吃得吱溜溜响。守在一旁的吴阿姨,慈爱地看着儿子,说:还跟小时候一模一样。吃完面条,樊海东迫不及待地打开行李,取出了为爸爸妈妈买的新衣、围脖、帽子,还有贵州的特产腊肉香肠、清镇黄粑……3月5日,元宵节。一家人换上新衣,早早就来到影楼。随着摄影师的手指按落,一组温馨的全家福就此诞生。傍晚时分,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里,在亲友们的阵阵祝福声中,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,为这桌迟到了31年的团圆饭,共同举起了酒杯……3月19日,樊海东给我们打来电话,说将于25日返回清镇上班。找着了亲人,了却了心愿,今后,将会努力工作,认真做人,承担起一个儿子的职责,让爸爸妈妈愉愉快快地度好晚年。一纸户籍,意外“牵线”失联亲人樊海东的人生际遇,迅速引起了清镇市政法部门的关注和重视。出狱仅10天,他就被安置到清镇市“阳光家园”上班。“阳光家园”是清镇市为戒毒康复人员和“两劳”刑释人员专门设置的公益企业。一开始,樊海东只是在厂里剪线头、做保洁,后来,他主动请缨,申请当保安。这一干,就直到现在。由于户口早已遗失,无法到银行开户存钱,每月发工资,他就委托厂领导代为保管。帮助樊海东解决户口一事,家园管理民警一直挂在心头。去年,贵州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到巢凤派出所检查工作,所里便将此事专门提了出来。在省市公安部门的重视下,去年10月27日,特批将樊海东的户口,挂到了巢凤派出所的公共户头。用樊海东的话来说,“拿到户口簿的那一刻,眼泪忍都忍不住!有了它,我才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觉!”公安户籍系统里录入了樊海东的名字,他寻亲的事情很意外地就出现了转机。2015年元月20日,一个来自吉林延边图们市的长途电话,突然打进了巢凤派出所。电话那一头,就是一直也在苦苦寻找儿子的樊海东的母亲。一纸户口簿,让这对分别31年的母子意外“相逢”。和母亲通完电话,樊海东抱着户口簿,嚎啕大哭。万里寻子,六旬老母矢志不改儿子在苦苦寻找母亲,而母亲吴淑蓉,也一直在打探着儿子的消息。据吴阿姨介绍,她从清镇返回东北娘家后,就跟随老乡前往黑龙江的一个小煤窑打工。6年后返回沈阳,才得知儿子从故宫走失的消息。凭母亲的第六感,她觉得儿子一定在东北,一定会到东北来找妈妈。于是,这个看似羸弱的母亲,毅然做出决定:有生之年,想方设法找儿子。但茫茫天地间,对一个没进过几天学校的她来说,又该从何着手?想来想去,她决定在每个城市挨着寻找。六七年来,这位坚强的母亲,就是凭着一种意志,一路乞讨,一路打听,风餐露宿,颠沛流离,行程上万公里,足迹,踏遍了东北三省20多个城市。1999年,流落到吉林汪清市的吴阿姨,结识了现在的老伴权广金。而这个时候,她的体重,已不足70斤。“当时见到她的时候,整个人皮包骨头,可怜啊!”权广金老人说,“出于同情,就把她带回了老家图们。”后来,在朋友撮合下,妻子已去世多年的权广金,与吴阿姨组成了新的家庭。有了新家,吴淑蓉阿姨并没有放弃寻找儿子。隔三差五,她都要去市公安局户籍科,让民警帮忙留意是否有儿子的信息。这一等,又是16年。直到今年元月,图们公安民警从居民户籍网络上,了解到樊海东落户的消息。